中企45亿美元要打水漂?马达西奇遭俄军导弹炸毁乌军奖金曝光

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三个多月,乌克兰王牌企业马达西奇遭导弹攻击,战争负面影响不断蔓延。为了鼓励乌军英勇作战,基辅方面也给军人开出了优厚的奖金。

近日,伴随着成功攻克马里乌波尔之后,俄罗斯军队将进攻的重点转向了顿巴斯其他地区,但是对于乌克兰各大城市关键设施的导弹打击,依然是没有丝毫放松。

日前,俄军在一天之内,发射又一轮导弹雨,打击了乌军众多目标,范围涵盖顿涅茨克州、尼古拉耶夫州、哈尔科夫州多地。其中,在对扎波罗热市的军事进攻中,俄军使用多枚海基和空射远程高精度导弹,摧毁了位于该市区域内的“马达·西奇”工厂的多个生产车间。

马达西奇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发动机生产商,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成立,几十年来,该公司生产的发动机,服务了包括米-17、米-26、安-124和安-225的各种机型,马达西奇公司也被誉为作苏联“航空工业的心脏”。

而在苏联解体后,马达西奇公司作为独立运转的主体,则继续从邻国俄罗斯承接订单。然而好景不长,自从2014年俄乌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之后,该公司便再也无法从俄罗斯接收到订单,其经营状况也是每况愈下,到了后期,更是出现了给工人开不出工资的尴尬境地。

中国人对马达西奇的认知,正是基于这段背景下,乌方的一次出尔反尔。当年,中方曾给出上亿美元的贷款,和马达西奇公司开展合作,为其继续坚持经营赢得喘息之机。没想到,这项合作计划,最后遭到了乌克兰高层的阻挠,双方合作破裂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马达西奇在美国背后鼓动下,撕毁与中方企业协议后,中企为此状告马达西奇索赔45亿美元。如今,曾经辉煌一时的马达西奇公司多个生产车间,在俄方密集的导弹攻击下毁于一旦,不免让人叹息,战争正使得乌克兰渐渐丢掉传统的军事工业家底。

事实上,自俄乌开战以来,俄罗斯一直避免攻击乌克兰的民用目标,一方面是想尽量控制冲突的烈度,另一方面也不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。

然而,由于在西方各国的大力援助之下,各类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被运入乌克兰前线,这让俄罗斯军队被迫将攻击的目标,扩大到乌克兰的基础设施,诸如铁路、公路以及军工生产车间,都无一例外地未能幸免。

毫无疑问,无论是铁路、公路被破坏,还是马达西奇公司的家底被炸烂,都在一遍遍地提醒着乌克兰人,此时战火正燃烧在他们的国土上,并非在俄罗斯境内。而乌克兰总统一味要与俄罗斯军队作战到底的想法,只会让乌克兰越打越烂,丧失掉日后重建的最后一丝潜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这边俄军加大攻击力度的同时,乌克兰方面意外披露该国军队的“薪酬奖励”机制。

根据官方通告,除了乌克兰军方制定的统一薪酬外,处于参战状态的乌克兰士兵,每天可以获得3000格里夫纳,折合人民币约680元的奖金。但倘若不处于战斗状态,例如仅仅只是驻扎,那么薪酬与之会有明显的区别。

毫无疑问,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,一边是不断出钱,以保证乌克兰士兵前线作战,另一边则是工业家底被一点点摧毁殆尽。

乌克兰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,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财政赤字,而到头来,这些重建需要的钱,必然还得西方国家来买单,对于西方而言,必然也会付出沉重经济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