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因穷而出名的乌拉圭前总统退休人民富得流油他仍旧贫穷
原标题:2020年因穷而出名的乌拉圭前总统退休,人民富得流油,他仍旧贫穷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说得夸张一些,这个数额甚至还不如我国部分人家,一年的贫困补助,就更别提其他发达国家的公职津贴了。
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郊外,有一座极其普通的农庄。这里摇摇欲坠的板房,以及年久失修的拖拉机,都让人感觉到农庄的简陋和穷困。
没错,这个老头,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世界“最穷总统”—乌拉圭时任总统何塞.穆希卡。同时,他也是各国人民最敬佩的总统之一。
究竟作为一国总统,他何至于会穷到这种地步?而他,又为何会被全球如此盛赞呢?
在大国经济政策收紧时,那些依靠国际贸易成长的国家,更是犹历灭顶之灾,比如南美诸国,就面临着国资破产的危险。
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南美洲国家乌拉圭正好完成新一轮大选,作为新总统的何塞.穆希卡,即将就任。
因为经济萧条之际的换届,只会让国家经济进一步恶化,进而让政治与经济,陷入双面纷争中。
这句话不仅传达了穆希卡执政后多党联合的政策,同时也宽慰了在竞选中落败的党派。
这使得乌拉圭,在危难之际,以和平团结的方式,完成了政治换届,意义十分深远。
他先是大举提高公共财政支出,尽全力保证教育、自来水、电力和卫生设施的健全,这使得乌拉圭民众,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。
同时,教育的大量投入,也让乌拉圭人才辈出,各行各业都爆发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。
之后,穆希卡又在此基础上,调节了社会税收结构,不仅收紧了乌拉圭的贫富差距,还让政府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建设资金。
更令人称奇的是,穆希卡自上位之后,就一直加大与我国的贸易往来,而与之相对的,则是不断缩减的对美贸易。
这主要是因为,穆希卡认为西方所谓的“消费促发论”,只会将国家经济带入深渊之中。反倒是中国的平等贸易体系,能够让国家经济,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。
当时在南美洲凡是信任西方的国家,都被美扼住了经济命脉,而乌拉圭却依靠中国贸易,成为了一个世界中等发达国家。
而且,乌拉圭在穆希卡的领导下,大量百姓脱贫,整个国家进入到了良性的“橄榄球形”社会,即贫富两头人群较小,中层次人群势大的社会结构。
乌拉圭也由此,迅速摆脱了金融危机影响,这种“迅速”甚至超越了同在美洲的美国,令无数人为之称奇。
正如前文所言,穆希卡依然住在破旧的庄园里,但他本人却对此十分满意,甚至还有几分得意。
1935年5月20日,何塞·穆希卡出生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一个郊区。
穆希卡家种出的粮食,勉强够让一大家子人裹腹,多余的贴补则要靠穆希卡的母亲售卖所种鲜花得来。
从懂事以后,穆希卡就帮助母亲种植鲜花,等年龄稍大一些后,穆希卡又到蒙得维的亚的面包店打工,赚取低微的工钱贴补家用。
母亲眼看穆希卡到面包店打工,心中十分开心,她认为穆希卡未来能够成为一名面包师傅。
为了能够多帮母亲干一些农活,穆希卡还特地练习骑自行车的速度,这样就能省去不少路途上的时间。
然而,穆希卡日渐精进的骑行技艺,却为他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-——职业自行车车手。
穆希卡每日在首都城郊疾驰的身影,引得当地一家自行车俱乐部的关注,俱乐部教练察觉到穆希卡的骑行天赋。
于是,他将穆希卡招揽到了麾下的俱乐部中,使得穆希卡成为了南美洲的一名自行车运动员,还参加了不少的国际比赛。
尤其是在乌拉圭出现政府军独裁的情况后,穆希卡意识到乌拉圭,极需要一场改革,来改变自身贫困内乱的局面。
当时正值二战结束的五十年代,国际上掀起了一片热潮,古巴作为“美洲先锋”,将这股“社会风”带来了拉丁美洲。
20世纪60年代,也正是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,年轻的穆希卡毅然加入到了乌拉圭社会当中,并靠着突出的个人能力,成为了党内部分事务的负责人。
当时,穆希卡还以乌拉圭社会党代表的身份前往苏联,参加了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召开的“青年大会”。
在莫斯科大会上,穆希卡见到了赫鲁晓夫,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旗帜下苏联的强大,这让他意识到了国家军事力量强大的重要性。
1962年,在莫斯科“青年大会”结束时,他又转而前往我国北京做客参观,并在人民大会堂,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。
如果说,在苏联和中国的学习,是为他树立了革命“世界观”,那在古巴的游访,就是让他建立了革命“方法论”。
尤其是切格瓦拉的游击抗争,让穆希卡认识到,革命并非一味空洞的“党争”,而应该是用武装来提出抗议,从而让反对派倾听自己的声音。
穆希卡抱定了坚定的革命思维后,先是在古巴重点学习了游击战术,还在此地专门面见了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菲德尔·卡斯特罗,得到了不少启发。
1969年,学有所成的穆希卡回到了乌拉圭,他立马加入到了“图帕马罗斯”游击队中,充分利用森林和乡村与亲美政府军,展开游击战。
虽然政府军,在美国资助下装备精良,但在丛林和落后的乡村里,先进的武器设备实在难以发挥太大用处。
可多次的胜利,也让游击队开始有些盲目,同年10月8日,他们竟然要在乌拉圭工业城市潘多,与政府军展开决战。
然而,潘多毕竟是一座城市,政府军长年驻扎于此,对城市的地形十分熟悉。这种地形优势,让游击队吃了大亏。
毕竟大部分游击队员,都对城市环境不熟悉,在潘多城市巷战中,“图帕马罗斯”游击队根本没有优势。
相反,政府军手中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,正好成为了防御巷战的制胜点,游击队在枪林弹雨中,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。
一连几次受挫后,大部分参与决战的游击队员,不是战死就是被俘,唯剩下穆希卡等百名游击队员,躲藏在城中。
在此期间,游击队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,不仅缺少医疗条件,就连吃穿都成了大问题。
不少游击队员,承受不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,选择了出走。可穆希卡却始终没有动过这个心思,他一心革命,誓要为乌拉圭革命到底。
但潘多城市战的败局已定,再坚持下去只会损耗革命力量,所以在一番讨论后,穆希卡及其百名游击队员决定暂时撤退,待势力强盛时,再图谋大业。
1970年3月,撤出潘多后,穆希卡来到了乌拉圭北方城市塔夸伦博,决定先在这里暂避风头,等时局稳定再回乡村发展势力。
可穆希卡不知道的是,他们早被叛徒出卖,他的画像已在政府留档,整个乌拉圭都在通缉游击队员。
也正是因为这种“无知”,使得穆希卡一行人在酒吧饮酒时,被当地警察认了出来。
一阵枪战后,穆希卡身中六枪倒在了血泊中,但命大的他却没有因此身亡,乌拉圭当局把他从生死线拉回后,将其定性为反叛人士,以反叛罪判处他终身监禁。
这一年是冷战巅峰,美国无暇再顾及南美局势,这使得南美诸国开始向着民意的方向发展。
这种“向民化”的发展,使得乌拉圭先前的军政府被迫下台,民选政府开始登上乌拉圭政治舞台。
民选政府,为了得到各派别的支持,在推翻军政府后,便将监狱中的一众所谓的“政治犯”全部释放,以此获得各党派的信任。
而穆希卡,就是被赦免的一员,他得以走出了“地狱”,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。这时,他已经在监狱中度过了14年的时光。
可监禁时,落下的严重皮肤病和呼吸疾病,让他实在难堪重负,所以不得不休养一年。
利用这一年的休养时间,穆希卡四处考察乌拉圭的民生,用普通民众的眼光,去发现乌拉圭人民所遇到的困难。
同时,穆希卡还联络了曾经的战友和同志,在疾病痊愈后,他便和一众志同道合的同志们,组建了合法政党——“人民参与党”。
随后,穆希卡带领着人民参与党,在乌拉圭政坛纵横决荡,兼并了不少同诉求的党派,还吸纳了不少人才,人民参与党逐渐壮大了起来。
由于,人民参与党此时已经吸纳了无数党员,他们覆盖乌拉圭各行各业,甚至还包括着不同派别人士。
因此,穆希卡的人民参与党,被进一步改建,组成了“广泛战线”,成为了乌拉圭境内势力极强的党派。
不过,手中党派的壮大,并没有让穆希卡迷失了方向,他仍然一心一意地扑在为人民谋福的事业上。而这也是“广泛战线”的一贯宗旨。
在其宗旨的影响下,“广泛战线”开始成为乌拉圭中下层人民的信仰,大家都十分信赖,穆希卡所领导的这个代表人民的新党。
于是,“广泛战线”在历经四年经营后,成功进入乌拉圭参议院,正式成为了议政党。
另外,穆希卡早年被军政府打入“死牢”却不屈服的经历,也让乌拉圭人民崇拜不已,更让不少乌拉圭政客心生佩服。
当时,乌拉圭政坛中的派别争斗激烈,有美国经济援助的,在失去美国支持后逐渐势衰,而中立派也因为没有太大作为,而失去人民信任。
相反,穆希卡所代表的激进改革开始不断成长,并依靠着绝对的优势,在2004年时,成功选举出了乌拉圭第一位总统—巴斯克斯。
不过,穆希卡并没有被政坛地位蒙蔽双眼。经历过从前盲目的失败,穆希卡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
他在上任部长一职后,就一直以人民利益为唯一标杆,在他眼里,万事万物都应该“屈服”于乌拉圭人民的利益。
2009年时,巴斯克斯总统年满卸任,这意味着乌拉圭政坛,又将在一场“左中右”大战中厮杀,大家都摩拳擦掌,准备争夺乌拉圭总统之位。
可就在政党抓紧物色人选时,穆希卡却突然宣布一件令人震惊的消息——请辞部长,竞选总统。
须知,此时的穆希卡已是74岁高龄,他也成为了乌拉圭年纪最大的总统竞选人。
不过,穆希卡的竞选,却没有透露出老道政治家的狡猾。相反对于竞选,他一直显得有些云淡风轻。
通过诙谐幽默的话语,博得了无数民众的好感,大家都觉得穆希卡十分亲民,是值得信任的,亲切地称他为“佩佩”。
当时,穆希卡每每深入基层,不是靠乘坐公共交通就是走路,这让穆希卡的朋友,都有些“看不下去”了。
于是,穆希卡的同志和朋友们众筹,为他添置了一台蓝色的大众“甲壳虫”小车。
本来穆希卡是不愿接受的,但大家都说这是一封“友谊的见证”,他才勉强收下了小车。
更为难得的是,穆希卡在竞选时从来不攻击其他党派,这让穆希卡在政坛的口碑极好。
最终,在2009年大选时,穆希卡以52%的支持率,击败了竞争对手,当选乌拉圭新一任总统。同时,他也成为了第二位总统。
随后,也便有了前文所说的“只言释前嫌”,以及乌拉圭在逆境中的经济大翻盘。
但乌拉圭总体走向小康后,穆希卡本人却依然住在老旧的农场里,甚至还开着那一台极为破旧的蓝色甲壳虫。
穆希卡本人,也丝毫没有总统“排场”,相较于美洲别国总统的精良卫队和私人保镖,穆希卡的护卫仅有两名警卫。
至于“私人保镖”,那就更加“辛酸”了,穆希卡的私人保镖只有一只三条腿的狗“曼努埃拉”为他站岗。
更令人为之震惊的是,一名来到蒙得维的亚旅游的背包客,甚至还在郊区,打到过穆希卡的顺风车。
当时,这名背包客还没有注意到这件事,直到穆希卡回头与他交谈,他才发现乌拉圭总统正在为自己开车。
但穆希卡的如此反差,却使得一些人产生了无端设想,他们认为穆希卡是在“装穷”,其实家中早已攒下巨额资产。
2010年时,面对这些无端的“阴谋论”指责,平日温文尔雅的穆希卡,也不禁有些怒气,他立命乌拉圭多个部门,一同对他的资产进行统计,并且无需回报直接公开。
在一众官员几日的统计后,乌拉圭官方公布了穆希卡的总资产——1800美元。其中有一半,是来自于这辆大众甲壳虫汽车。
如此的调查结果,让乌拉圭举国震惊,大家都开始质疑起,总统的钱究竟哪去了。
很快乌拉圭当局回答了这一问题,原来当选总统后,其实穆希卡月薪是11000美金。
但他将自己工资的90%,全都捐给了慈善基金会,用于贫困人民的扶贫工作,自己仅留1500美元的生活费。
穆希卡的执政生涯,一直到2015年3月才走向尾声,此时的他已经步入耄耋之年,白发苍苍。
穆希卡夫妇,一生无子女。在他的心里,乌拉圭穷苦人民,或许都是他们的孩子。
而且,穆希卡此言并非空口白牙,卸任后的穆希卡又重新竞选上议员,继续为乌拉圭穷苦人谋福利。
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精力,无法再真正地去到中下层探访,甚至已经没有力气,在参议院中久坐发言了。
他拒绝了高额的退休金,继续在郊外的农场中生活,过着和从前一样的俭朴生活:
对于外界所盛传的“最穷总统”称号,穆希卡则不以为然,他对此十分坦然,还平缓地说道:
“我不穷,说我穷的人才是真穷。说我只有几样东西也没错,但俭朴却使我觉得非常富足。”